近期留言

壇主的聖職與榮耀

 

 壇主的聖職與榮耀

 

重德道學院第二屆壇主班台灣地區面授課程
◎ 前人慈悲 編輯組整理

  感謝天恩師德,今天是道學院壇主班面授課程。各位都是很有福氣、很有根基的,也表示大家在道場中已經犧牲奉獻了一段時間,才可以達到壇主的職位。然而修道是「學無止境」,總要不斷的努力、不斷的提昇,在不同的環境中,從各方面去學習、去發展。提昇從哪裡來呢?一方面是自己的覺悟,另一方面是從世界法實際的接觸中,對人生有真正的認識。

壇主要能承受得起眾生不斷的踐踏
  今天要研究的是「壇主的聖職與榮耀」。壇主的責任是繼承聖賢仙佛,在道場中代替老 、師尊、師母,承擔起一個「主人」的職務,也就是「正己成人」,接引有緣人能夠從此岸回到佛國彼岸,能夠返回極樂世界。這樣子的一個中間人物,在道場上是一座橋樑,要能夠承上啟下,還要能承受得起眾生不斷的踐踏,這點很重要。如果不能負重的話,那就是表示自己修持的功夫還不夠。大家都已經是講道的講師,辦事、道務方面也已經很努力,將來在世界上成為一個模範、一個標準,在人格與修持各方面,能達到一個境界,使每一個人看到我們都是非常恭敬、佩服和羨慕,最重要的是追隨我們學習,這樣的榮耀是相當了不起的。

學習水之「利萬物而不爭」
  身為一個壇主,為了我們的聖職與榮耀,內外在都要修煉成為一個非常完美的人。身心修持的功夫,老子道德經講到「上善若水」,上善的人就好像水,擁有跟水一樣的美德。我們知道,水對世界上萬事萬物,不管是人類是或其他事物而言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水有四德:第一,它可以沐浴群生,通達萬物,卻能「利萬物而不爭」。它願意付出,利益一切人、事、物,卻從來不為自己爭取什麼,這是仁的精神。我們不同,付出之後就希望回報,回報之下就要與人爭,我比你強,我比你付出多,我的犧牲比你偉大。所以大家要學習水的德性──不計較。你看:洪水氾濫,毀壞萬物,我們對它生氣、怨恨,它不在乎;維持世上萬事萬物的生存,我們感謝它、讚賞它,它也不以為意,因為它覺得這是自然的。

只要哪裡需要我,就去接引他
  同樣地,身為一個壇主,我們的犧牲、我們的奉獻都是應該的,有時因個性不同、看法不同,別人會稱讚你,也會謗毀你,但是身為一個壇主,這是我們的責任,不要去計較。只要盡到我們的心、盡到我們的力,「哪裡需要我,我就去接引他。」老師慈悲:哪裡需要哪有我,與世無爭、與人無爭、與物無爭,達到「無我利他」的境界。

有博愛、不怕犧牲的精神
  還有,水從來不驕傲,身為一個壇主也不值得驕傲,這個是很自然的提昇。在我們修道的境界上,在我們修持的功夫上,如果不是每日不斷提昇的話,那就糟糕了,永遠停留在「道親」的階段,就算求道幾十年,也是盲盲目目。所以,水的第一個德性,它的精神就是「仁」,它有博愛、不怕犧牲的精神,合乎四德之中的「仁」字。 

揚清激濁,潔身清淨
  第二,揚清激濁,澡污澤穢。水的第二個德行是它能夠去污穢,但是不沾污穢,不像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一樣,它可以把所有的污穢洗得乾乾淨淨,過一段時間後馬上又能潔身清淨,這是非常難的功夫。我們不是,在接觸到事情的時候,非但無法解決人家的問題,連自己也參與進去,使事情更加糟糕,自己不能淨,把人也洗不乾淨。所以關於這一點,大家要學習水的德行。

學習水的低下,含垢納污
  水最好的性質是什麼?往低處流,沒有選擇,沒有對待,不論乾淨或污穢,它都會流過。人就不同了,人心是往上,從來不肯低下,會覺得自己沒面子、沒有立場,跟水的德行恰恰相反。我們要能夠含垢納污,這樣子方才可以達到去惡向善。你看溪流,水不斷的沖洗,它所流過的地方,水一定很清,石子一定很光滑圓潤,這就是「宜」,宜即適宜,到哪個地方都不怕。而人就是講利益,對我好的我才去。因此身為壇主,是一壇之主,遇到的事情與人際關係非常的複雜繁瑣,如果自己沒有一個定見的話,做起事來就會有好多地方失宜。不適宜就有苦惱,於人無益、於己無益。因此希望大家做做看,雖然這是看了就懂的,其實做起來真的不容易。

柔而難犯,弱而能勝,和而不流
  第三,柔而難犯,弱而能勝,這是勇。水性是很柔弱的,要它怎麼樣就怎麼樣,放圓的可以,放方的也可以,擺成長的、扁的都可以,沒有問題,可以說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。但是它也能攻克堅強的物品:一滴水可以穿石;在任何環境中,水能推動所有的東西;蓋房子用的水泥,如果沒有水,沒辦法鞏固起來,它什麼東西都可以勝任,為什麼呢?因為它的本質從來不改變──杯子裡的水弄翻了,它還是水;熱的時候,水變成空氣;如果將它冷凍,水就變成冰,但是它本來的性質還是水的性質。它能和而不流,守身如玉,與外界相處保有自己的本質,雖然跟大家在一起,但是能夠小心地保守自己,無論到哪裡,都不會因環境而改變。身為一個壇主,做一個聖職人員,就應該學習水這種「和而不流」的精神,保持本身的職責、榮譽,能夠承繼聖哲,威武不屈,始終如一,使自己的節操和聖職永不改變。

像大海能容納百川
  第四,導江流海,惡盈好謙,這是水的第四種德行。不管大的、小的河流,它都可以將之容納,再一起流到大海,身為一個壇主也是要這樣。在佛堂中所有的同修,所有人事配合都一樣,如果不能像大海容納百川的話,實在是太可惜。我們的道親來自不同的地方,家庭背景也都不同,如果大家不能去了解容納的話,那這個範圍就太狹窄了。所以我一路也跟同修講:我們辦事是在分而不分的環境中。分,就是因為環境太大,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單位和立場,所以得在各人的佛堂中去辦事;但是我們整個團體一定要讓所有的同修配合在一起,好像大海一樣,這樣子才能成功,老師將來才能化九州、渡萬國。所以身為一個壇主,如果不能這樣子的話,將來我們道場是有限制的。好多同修到後來為什麼會變?變的原因不是道變,也不是他要什麼,是因為現實環境不能讓他發揮,為什麼仙佛講「修道如牛毛,成道如牛角」,也就是這個意思。

「見道成道,分而不分,不分而分」
  我們今天做了壇主,是標杆,是讓每個人都要來學習的人,如果心胸還是一樣狹窄,不能認識真理的話,那我們是很可悲的。明理修持的人是「見道成道」,而不是說「你來我這裡好了!你跟我修好了!你聽我的話就好了!」這是絕對不可以的。不論是在台灣哪個地區,你要能見道成道,成全好了,你是台北來的,回到台北去;你是台南來的,回到台南去。像我們現在一樣,大家聚在一起,等到畢班了回家,這就是分而不分,不分而分,方才成功。一片大海,在它旁邊開一條小河,這裡的水馬上流過去,小河的水滿了,馬上又流回來,這樣子大家方才可以交流、疏通。

「謙受益、滿招損」
  至於「惡盈好謙」,我們都知道「滿招損」。現在全世界都在憂慮,將來有一天冰山融化了,江河、大海滿了,世界就完了,也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身為一個修道人,不能自滿,一滿就要成墜。要謙虛,「謙」就成君子,「謙受益、滿招損」,不管在講話或待人處事上,謙謙君子是很重要的。有好多同修對道犧牲、奉獻,所有一切的努力,都已經到達百分之九十以上,但是講話、臉色上不能謙虛,糟糕了,所有好的,洪水一氾濫就通通沖掉了。身為一個壇主,在自己的職務上、環境上需要了解這一點,如果跟所有同修接觸不考慮這一點,將來也會毀之一旦。有智慧的人知道「謙」總歸是對自己有益,比方打招呼,讓人看了很開心、很溫馨,人家喜歡接近你;如果沒有謙虛的心,人家就對你敬而遠之,因為你實在不能接近人,這點大家要明白。

「身先士卒」
  在修持上應該要「不限用度」,我們在道場中代表一個主人,隨時隨地就是有用,不要限制。你說我在佛堂做一個壇主,我就指指點點,叫別人做,自己不做,這是不可以的,每一個地方都要身先,自己先做一個標杆,因為今天我們是壇主,不是一個普通道親。好比排拜墊,自己先動手,任何事也一樣。聖人也講「大道不器」,道的整體,哪裡可以拿一樣東西來相比的?不可以講,也不可以比,講就愈錯,愈比會愈糟糕,所以大道不器。君子也是不器,作為一個君子也是這樣的,君子不可以拿一樣東西去衡量他,你講他今天是很圓滑的,明天卻很方正,為什麼?隨環境、隨事物而應變,事來則應,但是他的原則是不變的。

「上智不器,乃成君子」
  所謂「上智不器,乃成君子」,一個上上智慧的人,他會因材施教,因事因物來應用而不固執,因而成為君子;「中智成器,乃致用之能人」,中智的人他一定是方方正正──我是讀書人、我是當軍官的、我是醫師、我是建築師,他有一個原則:碰到這樣的事情一定要找醫生,這是固定的,蓋房子一定得找建築師,這也是固定的,所以才可以致用;「下智不成器,乃固執之愚人」,最下智慧的人不成器,做什麼都不像,固執得不得了,根本沒有辦法作為一個有用處的人。

活菩薩之智慧的修持功夫
  有智慧的人絕對不固執,因為他想要將自己所有的一切犧牲奉獻。活菩薩為什麼能有智慧的修持功夫呢?因為祂會應我們眾生──你說頭痛,祂會為我們醫頭;你說腳痛,祂會為我們醫腳;我們的貪心有時候祂也會慈悲,讓我們從得到之後回心修,這是方便法門。這樣地廣開方便法門,使祂成就了妙智慧。身為一個壇主,已經蒙受老師慈悲,給我們很大的鼓勵,雖然還不到「君子」,但最低限度要成器,成為可以致用的能人、有用的人,這個是最起碼的要求。如果連用都不能用,實在是有愧於我們的聖職。

壇主要助道、助師、助前輩
  希望壇主能完成自己的任務,將來能夠盡到自己的職務,在修持及辦事各方面不斷提昇,最重要我們要助道、助師,分擔老師救世的大愿和大責任,在三期末劫中讓每一位眾生都能回歸理天。最重要就是助前輩、助前人、助所有的點傳師,前輩沒有分身,因而每一個道場、每一項道務,都得靠大家來共同分擔、共同關心才行。

勇於承擔責任,渡化眾生
  身為壇主,一定要把前人留下來的責任承擔起來。不管是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,亦或是百萬分之一,我們能力有多少,一定要承擔多少。承擔下來也不是要做什麼了不起的前人、點傳師,這個都是無為的,不需要去追求,你有這個機緣,將來有一天你就是點傳師,就是前人,這是你犧牲而得來的。所以日後在道務上,希望大家要分擔責任,儘量的要渡化眾生。

憑自己的能力和心力來創造聖業
  現在大家犯了一個毛病叫善忘,為什麼叫善忘?善就是好,好的東西統統都忘掉,一天到晚腦子裡都記住不好的東西:是非、長短、比較、賭氣等,這都是不可以。修道人要憑自己的能力、憑自己的心力,藉助上天的恩德,創造自己的聖業方才是真的。這一點是我最常講的,就是自己在能力不好的時候把門關起來,好像身體有病,傷風還沒好,或剛好,跑出去風一吹又開始了,永遠好不了。虛弱的身體容易受到感染,所以希望關好門,對自己兄弟姐妹盡心盡力,使每一個人能夠健全,每一個人能夠發心,有餘的時間再去照顧人家。

先把自己佛堂照顧好
  身為壇主應該全心全意發展道場,自己的佛堂一定要擺在前面,自己佛堂辦不好,你說去幫別人,這是笑話,就好像自己窮還借錢給人家,或是自己已經病得走起路來搖搖晃晃,還要去攙扶別人一樣,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。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,有多餘能力的話,看到哪一個佛堂道務不宏展,再全心全意去幫助。

正人先正己
  希望大家了解,既然作為一個壇主,不光是學習,還得實實在在下功夫,把學來的東西應用在生活上,應用在道場上,應用在人事上,這樣子去發揮才有用,才可以達到圓滿,也才叫做發展道務。平時所有一切要能真正跟自己的職務相配合,我們的身心一定要清白,人格一定要高尚,正人先正己,好好守住自己的本份,愛護自己的立場。修道是自私的,自己修不好卻想去化人,絕對是化不了。現在人家說我們一貫道講的是一套,做的是一套,這個我們絕對不可以。講出來的道理,自己要能慢慢做到,慢慢走上去才叫「提昇」,才叫「進步」。

上乘法是不斷
「反觀自照,不是天天靜坐」

  好多人講:「我現在在一貫道,在我們的道場不能進步,修不好,要走到其他地方去」,為什麼?他根本不了解修道的功夫在哪裡,老師給我們的完全是上乘法,你看這個功夫了不了得?內外一起做,一起求進步,看起來好像是外功圓滿內功成,其實不是假的,是真的,你在外邊做每一件事,跟每一位道親接觸,辦事、犧牲,都是那麼純潔,那麼認真,根本不須要去天天靜坐,你的心就已經很靜了,心不會亂,也不會發脾氣,不會有貪嗔癡,什麼都沒有了,因為認真在做,把標杆做出來一定成功的。但是現在犯的錯誤在那裡?幾十年來我們的心外放了,沒有迴光──講給你聽,我不要聽;要你做,我不要做,變成這樣子。所以我們的損失很大,老師賜給我們的榮譽,我們壞在自己身上。希望各位同修要認真,要辦要做,要「去相明理」,要「認理修真」,大家講、聽幾十年,聽完了,但是我們所做出來的事情都違背了「道理」,也沒有跳出境界,這是很可惜的。從今之後,道學院讓我們在道學方面提昇,這個提昇是很勉強的灌輸在我們的心中,讓我們知道了解,記在心裡,然後應用在辦事上,這點很重要,希望大家要明白。

辦佛事一定要聖凡分明
  再一點,我們要懂得「尊師重道」。如果說你們進了別的佛堂,這個佛堂的人、事需要你幫忙,請你幫忙時,你說「要請示點傳師」,這就是尊師重道,這是對的。不可以人家叫你去你就去,這樣子不合佛規,你是屬於哪一組、哪一個範圍,一定要請示負責的點傳師,點傳師說「可以」那最好,但是你也要懂,到了那個佛堂你就要講:「我們點師好慈悲,叫我趕快去,去了辦完事就回來。」因為這不是人情,這是道場,不是我跟你交情好,兩個人做好朋友,不是的,辦佛事一定要聖凡分明。

辦事要理路分清,是非分明
  萬一這個點傳師對這個佛堂的人事不滿意,不讓你去,這時候該怎麼辦?去?還是不去?去了,就不尊師重道;不去,就無法見道成道,無法做個學以致用、有用的人。身為一個壇主,自己佛堂的責任應該自己負起,如果說有能力,有餘的話,應該助人,助不是去助人家做什麼事,是助另外的佛堂,這個是道場,所以應該盡我們的能力向點師、向前輩好好解釋,請前輩慈悲:「後學可能是跟他有緣,可以助他一臂之力,將來他的道場發展之後,當然會感激我,感激我就等於感激點師您,您不慈悲我去,我怎麼會去呢?」這就是由方便法門出發,明理就是佛,不明理的就是眾生,也不是點師、前人就一定明理的。身為一個壇主要把這個理路分清,這樣子的話,將來我們處事不會盲目。如果說這位同修的佛堂已經走向旁路了,那我們要小心,不要參與,是非之場不要參與,好好修道,好好辦道,這點很重要。

 尊師重道也應該明理,不要盲目
  
關於「尊師重道」,以前院長大人也慈悲過,他說「老師叫你跳海,你去不去?」不去,不尊師重道;去,跳下去可以嗎?院長大人來考這個尊師重道,也就是這個問題。老師叫我跳下去救人,我會游水我一定跳下去;老師叫我跳下去救人,我不會游水,跳下去也沒有用,連自己都犧牲了,沒有意義,這時你就要請罪,就要把你的原則講出來。尊師重道應該要看什麼場合?適不適合?方才可以。自然來的緣要珍惜,惜緣而不攀緣
  因為道場中,大家是壇主,因感情、因方便,認為人與人之間有緣,這是免不了的。我這次來台灣就遇到一個奇緣,從香港來到高雄,在機場待機時,遇到兩位常州的同鄉,好高興,聊聊常州事,講講常州話,聊完之後她把地址電話留給我。有一天我和潘前人、以及十幾位同修一起到她左營的家,也邀她們一起來金山道院。這個就是緣,是自然的緣,不是攀緣,緣來了我們就要去應它。身為一位壇主,一定要了解世界法就是這麼微妙。從澳洲回來也一樣,坐在我旁邊一位男士跟我聊天,原來他是一位醫生,在溫點師的佛堂中求道,非常發心,他在澳洲有兩棟二層樓的房子,願意無條件拿出來讓我們當佛堂,這個緣是微妙,希望大家要珍惜緣,不能說這個人跟我無緣,就不理他,這是不可以的。

 不管對我尊不尊敬,
我都一樣對待你

  凡是有佛堂的地方,我們一定要有「見道成道」的心。不論我到那裡,都是這樣珍惜緣份。有好多事情人家都誤會了,以為見到前人,人家就會聽前人的話,其實不是高高在上就有用的,沒有用,我從來沒有拿我的立場對任何人講:「你不聽我的話,我就要怎麼樣怎麼樣」,我從來不會。你對我尊敬我也一樣這樣對你,你對我不尊敬我還是一樣,為什麼?因為我要修道,你不修道是你的事,你不明理是你的事,你不懂禮節、不懂佛規,難道我就要學你嗎?現在好多人都是好的不學,學壞的──他對我不禮貌,明天見到他就不招呼了,這個本事最大了,你不聽我的話,到我的手我也不聽你的話,就變成這樣子,為什麼要這樣呢?修道人已經達到這個立場、這個職位,如果還是這樣,那實在太可惜,有好的因緣為什麼不去助緣呢?因為壇主在道場上的職務實在太神聖、太重要了,我們不能疏忽,不能馬虎,這一點希望各位壇主知道。

老老實實聽話辦事,沒有其他
  我知道講道給你們聽是班門弄斧,好像孔夫子面前寫文章,沒有意義,但是對修持工夫,我們大家都非常疏忽。老實說我不會講道,但是對修持、對辦事我是很認真的。我們一個學道修道的人要注意,要誠誠實實,真的,老師講的,老老實實聽話辦事,沒有其他,如果以這樣子來維持我們漫長的道路,相信我們不會有煩惱的。有煩惱的是聰明能幹的人,一個能運用智慧、誠懇踏實的人怎麼會有煩惱呢?好多人講道親怕別人搶走,我從來沒有這個念頭,道親怎麼會搶得走?真修的人物以類聚,他自然會聚在一起;不真修的人也會物以類聚,他也會自然湊在一起,你不去搶他,不去送他,他也是這樣,這就是自然,自然的事你不要去憂慮。我們在世界法中也是這樣,所謂「酒逢知己千杯少」,逢到知己你就是知己,話不投機的人,講不到兩句話,看一眼都覺得麻煩了。

請壇要把莊嚴的精神表現出來
  因此希望大家把心胸打開,學佛學聖人,把道好好推廣開來。今天站在壇主的立場,對於自己所要學習的東西,就認真去學習。好比請壇經,你們就要好好的學,要能把好像諸天仙佛老 臨壇的那種莊嚴的精神表現出來,不要每次都還是習慣性的請壇方式來請壇。請壇經一定要把它的精神抓住,這個很重要,不要當背書一樣,這是太可惜,是我們的失職,辦理三曹大事,身為一個代表來請壇,結果什麼都沒有,這樣太可惜了。

  時間差不多了,希望作一個開班的起頭,接下來有許多位講師把他們的心得向你們大家報告。好,就這樣子。

 

2 comments to 壇主的聖職與榮耀

Leave a Reply

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

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